當代東方精神的再演繹 — 聚合幽微的空間氣韻,寬玠設計於凝靜中展現待客的尺度與深意

 
 
 

當代的款待形式,早已超越迎來送往的表層意涵,更轉向對心理感知的細膩編排。空間除了服務人們,也變為一種關係的生成器。從一個人進入內部、開始參與到駐留的體驗,包含光線的導引、座席的圍合、動線的安排與氣息的收放,皆是設計對「接待」這件事的再定義。空間建立界限,也創造親近,人與人關係能以在適當的尺度中自在展開。


以東方為形,當代思維為骨構



寬玠設計以東方建築的語彙精神為基礎,傾注於這處藏身城市高處、靜觀繁華的私人招待所。設計提煉東方文化對於「藏」與「引」、「留白」與「視線過渡」的掌握,並以當代尺度與材料重新詮釋整合,敞開一股未語先靜的幽微氣氛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東方文化中,「靜」從來不是空無,而是一種蓄勢與深意的意境。正因現代空間多以聲響、動態與視覺刺激佔據感官,這般能營造「靜」,讓人慢下來意識到自己身在此處的空間,反而格外珍稀且奢侈。

腳步一路從接待玄關,轉折入至吧檯與沙發區,整體場域由外而內漸次轉為沈著,光線如潛流般引導身體的感知。視線穿越多層屏風與陰翳之間,感官逐漸收束,不喧不鬧的氣息慢慢覆上全身。神秘而肅靜的氣息瀰漫周遭,與窗外的都會市景恍如兩際。空間彷如擁有一種能量轉向的功能,使人充分沈浸在收斂的沈靜氣息裡。身在其中,既如抽離現實,也被邀請進入更純粹的當下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經由座席環繞與尺度拿捏,「款待」自然生成



會所內部配置多元,從KTV包廂、德州撲克桌,到可邀請星級主廚現場料理的開放式廚房,皆為款待所設,量身構築出一個能容納娛樂、對話與餐敘的親密場域。不預設形式的規劃,具備明確的節點與尺度,讓每一次互動、每一場會面,都能自然生成熱絡的交流模式。無論是深夜對酌,抑或一場由料理開場的聚會,都在此生成獨特的氣氛與關係動能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設計師在作為場域核心的吧檯上方,架起一座建築屋頂般的木構量體,形同於既有空間另起一層聚焦結構。交錯編構的木格柵與細微點綴的光影,共同譜出流動韻律,也形塑空間安靜而專注的精神重心。既像是儀式感的核心地帶,串起座位之間的圍合關係,也宛如提供料理展演的劇場,僅為特定時刻與特定之人而存在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最終,空間的立成,邀請書法家王意淳老師於金箔牆面上揮毫題字。一筆落下,形同點靈的一瞬,內部聚合成一處有精神、有氣韻的氣場。

藉由筆墨之遊走與奔放氣息的態勢,空間由沉靜轉為含蓄而有力的凝視。字裏行間的力度與留白,恰與空間對光、對氣、對界線的處理互為映照,在無形界線之中顯影動靜調和、收放自如的精神張力。如此一來,靜謐之中藏有神韻,招待之中蘊含溫度,這裡成為一處可以迎人、也能藏事的隱僻所在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LIVINGChichiLarch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