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專訪 ]和和設計總監簡嘉儀 一 藉由礦物塗料 X 幾何量體 X 光影的疊合,細筆琢磨每個人盼想的幽靜光景

 
 
 

有些設計師擅長用家具創造空間的情緒,有些人則是用大量留白與幾何量體,來營建整體氛圍和表情。拍攝幾場和和設計的空間作品下來,我們發覺一份很特別的感受:明明周邊的線條和物件簡化到最少,但仍有種溫潤的情感在裡頭。


這些運用大量塗料,表現「讓美理所當然」的雅緻空間,既有建築的宏觀思維,也貼近著個人基本生活的需求,而致內心本質所渴望的安然寧靜。所見之處,皆啟發人們對空間的想像。

 
 
 
 

之前曾在一篇專欄文章《 讓人回歸本質庇護的感動,沉定心神的礦物塗料 》裡提到關於塗料運用的設計觀察 (延伸閱讀),我們正好藉由這篇專訪再深入主題,與將塗料運用地淋漓盡致的 簡嘉儀 總監,一聊她對這個材質的情有獨鍾。

 
 
 
 

Q:什麼時候開始接觸設計?
 
 

簡嘉儀(簡稱 K): 可能是從小耳濡目染的關係吧。我父親從事工程相關行業,其他家人親戚也大多從事音樂、藝術相關的領域,或多或少受到他們影響,我小時候就很喜歡畫圖。


記得國小時,建商刊登在報紙上的廣告都會有平面圖,我常一直看,想像自己在裡面從 A 空間走到 B 空間的樣子,到處走來走去。我也會拿起紙來畫房子的門面,當時並不懂那是代表什麼意思,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就叫做「立面」。我還喜歡做小屋子的模型,時常買模型回家慢慢組裝。直到大學就讀建築系,正式展開一連串的設計人生。

 
 
 
 

Q:那是什麼原因讓你從建築轉而做室內設計?
 
 

K: 研究所畢業後,我分別在兩家建築師事務所實習和工作過一段時間,有陣子我每天都在畫樓梯,光一個樓梯可以畫三、五十個方案。但我覺得一個完整的建築設計過程歷時很久,再等到真正建造完畢,又是另一段長久的時間,無法在短時間有成就感。


剛好大概十幾年前,我哥哥家想裝潢,於是他家就變成我第一個室內作品,算是一個新開始。接著我就辭掉工作,跟有經驗的同學互相詢問切磋,滿神奇幸運的,家人、身邊的朋友也都陸續會介紹案子給我,就這樣一步一步慢慢做起來。


其實那時我並沒有太多想法,反正沒有什麼好怕的,就出來自己試試看。一轉眼就到現在了!

 
 
 
 

Jamie(簡稱 J): 每個人的現在,一定都是有些故事跟他自己的能量累積而來。我們看你早期的作品,發現以前的設計跟現在,也是經歷過一些轉換。後來稍微認識你之後,就覺得現在的東西比較像我認識的你,或許是更偏向原本對設計的初心和想法,而現在有機會可以實現。


K: 我一開始還沒有發現其實自己內心想要的設計是甚麼樣子。室內設計必須傾聽業主需求,了解他喜歡什麼樣的空間,按照業主的想法去執行,所以早期可能會參考很多不同的東西,再慢慢注入一些自己的觀點。


我一路走來就越來越簡化,逐漸把量體的呈現置放到空間,讓場域變得較有建築感,就像當初在學校學習的那種感覺。而我的業主們,也都可以接受我化繁為簡的設計手法。

 
 
 
 

K: 你們到我設計的空間裡面,可能會覺得收納不夠,其實我的業主也常問我這個問題。但實際上收納是非常充足的。我都會把一些空間隱藏起來,譬如做個儲藏室,或是將塗料運用在整面櫃子的門片上,只出現一些分隔線,就會覺得看起來非常乾淨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對一般人來說,大尺度的空間加入建築感相對比較容易,但我發現你在小空間也會想辦法注入這樣的感覺
 
 

K: 基本上屋主的生活需求很多,以小空間有限的情況而言,我們就是盡可能想辦法實現。那在實現的過程中,就會透過層次和動線上的變化,讓空間更好用


之前做設計,都會覺得就是要直直正正的,但有的時候一個轉念,讓線條轉個彎,牆壁換一個向,還是樓梯做個弧形的量體造型等等,只要一個轉折,就能創造截然不同的空間感受


J: 你的格局都蠻特別的,如果退到外面去看,整個放大,就會感到整體的樣態很美,很讓人感動。

 
 
 
 

Q:什麼緣由讓你喜歡運用塗料?
 
 

K: 其實我這樣的轉變,也有一點是我之前出國住過一間叫做「The Naka Island」的 Villa,它的房子全部都像土屋一樣,裡面都是用塗料,連游泳池也是塗料做的。你會覺得好像沒多做什麼,然而周遭的氛圍使人不自覺很放鬆,全然處於渡假的狀態。


我喜歡運用塗料這類比較素面的質地,正是因為它能展現純粹的量體形狀,也可以呼應光影,使光影在不同時間呈現出來的效果很多元,藉此讓一個家的形貌更有變化,不會長得都相同。而且把它整個塗上去,就不會覺得場域空空的,多變的紋理自然會呈現空間的性格和樣態,就不需要添加太多額外的東西。

 
 
 
 
 
 

K: 過多的裝飾其實很擾亂我們心靈,我希望業主們回到家,可以很放鬆,沉澱自己的心情。所以透過量體的呈現方式及自然光影的轉變,來豐富家中的景況。


J: 你提到的這點我很有感。我們這類比較高用腦的工作,回去真的很需要一些沉澱。我們拍攝的一些屋主可能是醫生,他們也是很高壓力的工作,就希望空間做很少很少,因為平常腦波已經受太多刺激,路上又都是五花八門的顏色,假如回到家還有很多顏色跟東西的話,生活整個過於複雜。然而我們並沒有辦法從高亢的情緒,直接進入一個休息的情境,所以在這之中,勢必要有個轉換


小孩也是,仔細觀察小朋友看幾何形狀的東西時,他們的表情和心靈是很滿足的。這也讓我覺得,不只大量用腦的人需要簡化的空間,老人和小孩也很適合。

 
 
 
 

K: 那時在裝潢我們新家,我印象非常深刻。我爸爸給我還滿大的空間跟自由度設計,因此我地板就用灰色塗料,牆面則是黑色塗料,搭配一點深色的柚木木皮,整個空間環繞在沉靜的氛圍中,很有度假感。


我爸剛住進去時,他自己坐在沙發上沈思了一下,看著天花板說:「啊~原來就是這種感覺。」我感到當時的他,非常地放鬆寧靜。其實老人家不喜歡深色,尤其是黑色,但當他處於這樣的場域,心情反而很平靜,也很喜歡這樣的空間,就讓我滿有成就感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早期塗料還沒這麼普遍之前,你如何開始嘗試並讓客人接受?
 
 

K: 第一個就是從我家開始,後來也是多次運用在局部的牆面,慢慢累積作品示範給客人看,原來牆壁的材質除了油漆,也能用具有紋理變化的塗料。


除了跟業主溝通,我也會觀察他們究竟適合什麼樣的風格及生活情境,再進行融合跟搭配。而塗料之外,我通常會結合其他自然材質去做裝飾,譬如石材和鐵件。我很喜歡用粗糙面的東西,像石頭就有些鑿面的變化,可以跟塗料的紋理互相搭配;試圖藉由天然材料,擁有一點原始的感受

 
 
 
 
 
 

〝 我希望雖然塗料是空間主體,但是人一進去的時候,它又有點像配角般,並不會這麼直覺地被感受到它的存在。而是居住了一段時間,慢慢發現相較於油漆,塗料漸漸表現更多元的原始面貌。 〞

 
 
 
 

Q:除了普遍接受度較大的年輕屋主,有小孩的族群接受度如何?能不能分享你們溝通上的經驗
 
 

K: 其實因為我有用塗料,所以大部分的客人會是滿想要嘗試這樣的感覺,才會來找我。


那當然也會遇到有小朋友的屋主時常詢問,這個塗料「好不好清潔」、「耐不耐髒」等實際面的問題。其實塗料分好幾種,「礦物水泥」的表面比較滑,質地比較硬,相對容易耐髒且好清洗。而且可以做一些疊加的動作,把面作厚,讓牆壁更有一種立體感。不過礦物水泥也算是塗料裡面最貴的一種。


還有一種材質是石灰漆,石灰漆有調節濕度的功能,通常會做在天花板或牆壁上。因為它是天然礦物,所以非常健康,加上可以調色,有多種不同的顏色選擇,有些屋主就會把它們塗在小孩子的房間。那我們就會運用匠人塗抹的手工感,塑造一些不一樣的光影變化。那如果要修補的話,師傅們工法都非常精準,可以修補得很好。

 
 

利用礦物水泥呈現電視牆立體感

石灰漆壁面帶細緻紋理

 
 
 
 

Q:就你看來,塗料有哪些優缺點?
 
 

K: 市面上有很多種塗料,價位也有所差異。有些塗料雖然較便宜,但是質地也會較軟,相對需要花點心思維護。我們則是都用進口塗料,價格會比一般油漆高許多,工序也更複雜,但質感真的很好,也很耐用。它可以直接施作在拋光石英磚上面,高度抓大約 3mm 到 4mm左右即可,就不需要敲掉地板,厚度跟載重都在理想的狀態。


不過這類塗料製作時間的工期比較久,養護期也要一個月左右(視坪數大小略有不同),總共大概要抓六到八週的工作時間,確實是需要金錢和時間預算都充足的情況,才會比較完善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假設有些人預算還沒那麼多,但他想要用塗料的話,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建議?
 
 

K: 我們可以從一些小地方玩轉跳色的概念,先呈現一個視覺主牆。像顆粒感比較重的石灰漆,就會是一開始比較好入手的材料。

 
 
 
 

Q:很特別的是你雖然用很多塗料,但又不是不能接受高彩度的東西。比如你今天的服裝或是空間,都會出現一些比較跳的顏色
 
 

K: 我其實也蠻喜歡一些高彩度的東西,譬如粉紅色。我常會嘗試跟業主說,我覺得粉紅色不錯,那我希望它不是大面積,而是點綴性的角色像沙發抱枕這樣。另外當屋主要選擇石材,假使他們能接受,我也會搭配一些如綠色等比較亮的顏色。

 
 
 
 

Q:平常會特別關注設計的流行趨勢和動態嗎?
 
 

K: 我不太會去關注過多流行性的設計,主要都還是以自己喜歡的樣子,且依照業主個性的不同,去塑造專屬他們的空間環境。雖然我喜歡的可能也會慢慢改變,但主要風格就是這樣寧靜的感覺。


也因此我只會在場域的重點部分打燈,白天沒有燈光時,自然光灑下來就會是最好的效果呈現。到了晚上幾盞燈亮起,始終維持幽靜的氣息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Weng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