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只空間,連周邊製作物都美得讓人想入手收藏!」把日常所見所識融入品牌實踐,形構獨一無二的感官交流體驗 — 專訪円空間設計黃心妍、吳啟安

 
 
 

認識了這麼多家設計公司,每一間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獨特之處。但円設計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。原因在於許多設計公司都擁有很棒的設計能量,而円設計則不僅著重設計本身,除了應做好的設計本質,他們還致力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感官體驗,以獨特的品牌格局和形象脫穎而出,讓大眾透過各種視覺元素和細節品味,深刻理解其整體品牌性格。


進去他們辦公室的一刻,立即能感受到這份熱忱。

 
 
 
 
 
 

無論是飲料菜單、專屬名字的咖啡杯套,各種提袋製作物,還是精心製作的線上月刊、賀卡,每一道都透露著他們深思熟慮的見解。他們把這些事情視同與空間設計一樣重要,展現與眾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創意呈現。


關於品牌的創建脈絡,他們是怎麼看待,又是如何實行呢?來看看兩位主理人黃心妍(Amber)和吳啟安(Andy)怎麼拋開框架,用全新視角打造新一代的室內設計品牌。

 
 
 
 

「円設計」源於我們自己的工作哲學和 Andy 的口頭禪。面對各種挑戰與現場的不確定因素時,Andy 都會說「沒關係,圓滿就好」—— 圓滿跟圓融,就像是我們做事的態度跟期待狀態。


 
 
 
 

Q:一開始選用「円」,有什麼樣的意涵和想法?



Amber: 我們很喜歡圓這個字,但直接使用「圓」似乎缺乏某種美感,於是開始尋找很多諧音字。後來發現「円」是圓的古字,就像蘊含「不忘初心」的意涵,所以選擇「円」作為品牌名稱。


Andy: 「圓」是線條較為複雜的字體,相較之下,「円」的線條更為簡潔現代,如同一個幾何的圖像,不過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念它。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一些困擾,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這個字的喜愛程度。實際上我們也自我期許,或許有一天當我們變得更好,人們會因為想要瞭解我們而來認識這個字。


Amber: 不過這也為我們跟客戶提供一個拉近距離的開場白。遇到新客戶我們常會問:「請問你知道我們公司怎麼念嗎?」有趣的是,通常客人會注意到我們 logo 上剛好有英文,所以知道唸作 ”YUAN”。

 
 
 
 

Q:你如何看待品牌形象在室內設計行業的重要性?






現在設計公司很多,我們不斷在思考「如何在市場脫穎而出,找出我們的差異化?」





Andy: 雖然不是說沒有品牌就無法成功,但有了完整的品牌識別,更容易被記住。就像人們會傾向選擇購買他們信任品牌的商品。我們的目標就是創造差異化,保持自己的獨特性,如此一來,即使未來環境變化,也相對不容易被淘汰。


Amber: 品牌的核心就是建立信任感,信任感對小公司來說尤其重要。裝修是筆龐大的費用,一旦我們能以一致的言行及價值觀,構建起客戶的信任,他們也會因而更有安全感,願意與我們合作。

 
 
 
 

Q:能否談談你們品牌Logo的圖像創想過程?



Andy: 起初我們想把「円」延伸為 logo。在跟平面設計師進一步溝通討論之後,最終決定把我們兩個的個性理念,以及跟業主溝通的過程融合到設計裡。這樣的Logo不僅代表著品牌名稱,同時體現出我們的工作方式和想法。


Amber: 業主其實都有自己喜歡的樣貌,設計師的角色就是充當溝通的橋樑。我們不只是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能,還包含引導與橋接業主的喜好與生活面的實際需求。所以運用橋樑的圖像來象徵,並將其與「円」字的上方寶蓋頭結合發展,便發展成現在的 Logo。

 
 
 
 

Q:為什麼會想製作品牌周邊物品 ?



Andy: 可能因為我高中讀廣告設計,對這件事也會稍微比較敏感一點。讀廣告設計之前,我對 CI(企業識別)和品牌的概念並不熟悉。但學習這些知識之後,開始覺得品牌的所有東西都應該是要有個整體化的呈現。


除了標誌和網站視覺設計,品牌的表達和影響力應可延伸到更多細節,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著手製作品牌周邊物品。希望透過這些物品來強化我們的品牌形象,讓它在不同的層面得到展現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你們在製作品牌周邊物品時的想法,和選擇這些物品的原因是什麼?






先思考想表達什麼理念,才有這些東西輔助我們經營品牌




Amber: 對我們來說,每一樣周邊物品都源於我們想要表達的核心理念。室內設計不僅硬裝,軟裝包括傢俱、窗簾、壁紙,甚至是花藝和裝飾品,同樣扮演著關鍵部分。正好我們兩個喜歡的東西跟價值觀都蠻相近,在討論到做品牌這件事情時,就想把這些喜歡的元素都融合在品牌DNA。盡可能將日常生活獲得的美好感受,像是旅行中的體驗,都會被我們吸收,轉化到品牌事務。


譬如,為了讓客戶感到被重視和舒適,我們特別設計飲料菜單和咖啡杯,讓他們來公司坐下時就能感到放鬆的氛圍。另外信封袋、合約本、圖桶,甚至是牆上慶祝並增加簽約儀式感的 Congratulation 牌子,而至日後作為贈禮的完工相框,皆是希望每一瞬間成為值得紀念的時刻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
裝修對許多人來說,可能是一生中的大事,就跟結婚一樣。所以客戶簽約時不僅是把任務交給設計公司,還會感受整個過程的完整性和隆重度,讓簽約是件很有儀式感的行為


 
 
 
 

Andy: 我們也會定期推出月刊和賀卡。報獎、參加典禮這些記錄也很珍貴,所以我們想將這些記錄集結一起,讓其他人能經由我們的網站和社群了解這些內容。

 
 
 
 
 
 


究竟有多少人看無所謂,這是我們的一個精神 —— 持續產出創作和分享,讓大家知道公司正在做什麼


 
 
 
 

Amber: 除了製作物,我們公司還有訂購週花服務。這些花藝既增添美感,我們也通過分享它們的知識和故事來豐富內容。欣賞美的事物,還能學到新的內容知識,就是我們期許自己能分享給大眾的價值。


Jamie: 其實品牌的重點就在於細節,這些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感受,都有可能加分、減分或持平,組成個人對品牌形象的印象。有些人他從一些小地方看到你們的要求,就會無意識聯想到你們對施工品質的堅持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你們是一次性將所有計劃的項目完成,還是分階段進行?



Amber: 一開始我們已經大致確定想要的品項,但在討論和實行的過程,就會想到更多可以添加進來的東西。等報價過來之後,我們會根據現有資源和預算,確定目前能夠實現的範圍,並尋找可能的替代和調整方案。





希望這些努力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,讓品牌不只停留在標誌的設計上,而是能持續傳遞理念及價值


 
 
 
 

Q:目前為止,大家對於這些呈現有什麼樣的反饋 ?



Amber: 我們收過各式各樣的反饋,通常都是正面的。害羞的客戶會在離開後,透過私訊告訴我們他們的感受;開朗的客戶則會直接表達他們的驚喜和喜悅。由於我們重視體驗,當我們給出一個對體驗者而言良好的體驗,那他們給予的回饋,就會是我們自己經營這個品牌的體驗


Andy: 其實任何來訪者,不論是客戶還是應徵者,我們都會提供同樣的服務體驗,並不會因為身份不同而有所差異,希望這樣的品牌精神可以影響到更多人,提升大家的意識,整個一起行業共好。


儘管力量十分有限,我們仍會慢慢傳達,讓越來越多人理解和重視我們強調的這些要點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完整規劃自己品牌形象識別這件事,是否會讓你們在操作商空時更能同理客戶想法?



Amber: 的確,因為我們親自經歷過建立品牌的過程,更容易理解客戶的需求和期望。其實客戶來訪時,我們通常第一件事都不會是聊室內設計,而是先討論品牌。透過這種方法,緩慢而逐步地引導客戶了解品牌建立的重要性。


做喜歡的事情可以比較長久。所以了解品牌主理人的個性、想要傳達的訊息,以及他們在實際營運中會遇到的問題,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

Andy: 如果客戶在資金或其他方面有所限制,我們會想辦法尋找其他可行方案和討論空間。我們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挑戰,更能夠理解業主的處境。很多時候一開始不能完全到位,但透過我們的經驗和建議,慢慢說服影響客戶,將一些元素逐漸融入他們品牌,當業主開始看到正向回饋,未來可能就會更願意採用這些策略。

 
 
 
 

Q:就你們看來,品牌思維如何能與住宅設計相結合?



Amber: 品牌的概念同樣可以應用於住宅設計。品牌不僅是商業空間的一部分,它同樣代表著一種個性和態度。商空的品牌態度來自主理人,住家的個性所在,就是居住者。經過與屋主的深入交談,捕捉到他們的個性線索,將這些元素融合到室內空間,便會呈現一個反映出居住者風格和品味的住宅。


Andy: 未來的設計內容,會愈加回歸到業主的個性和需求。我們的角色將是幫助業主整合與梳理他們的想法,透過經驗和生活方式來引導他們思考,以確保這些平面規劃、材質運用最終都可以反映業主的個性,符合其生活方式。我們下一步計劃即是探索如何把這種品牌思維,更深入應用在住宅設計。

 
 
 
 


如同商業空間有自己的Logo,住宅也能有自己的代表符號,一張海報、一句話,或是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都好


 
 
 
 

Amber: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,業主現在有更多渠道,例如 Pinterest 等平台來獲得設計靈感。加上 AI 設計工具的出現,他們甚至可以成為自己的設計師。作為設計師,必須提供超越傳統設計服務的價值。我們需要創造並給予全新的生活模式和動線安排,而這樣子的模式,即需要不斷累積更多生活經驗和知識,以便能夠說服、並且為他們帶來全新的體驗。
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Jamie Lo、ChichiL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