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在堅韌與柔軟間穿行歲月的印記」— 吳凌雲個展《Stone Landscape 磐石》,凝視女性的內在力量與生命回聲

晗光行攝影工作室於今年10月推出主理人吳凌雲的個展《Stone Landscape 磐石》,這場展覽宛如一場與時間和內心對話的旅程。「磐石」取自聖經中的 Petra,這在希伯來文中意為「岩石」,同時在歐洲也常用作女性名 —— 既是堅固與穩定的象徵,也是生命在時光流逝的見證者。吳凌雲借用這一意象,將石頭作為她創作的核心,藉由影像探索時間、記憶與內心的變遷。

《Stone Landscape 磐石》系列,可說是吳凌雲回望自我幾十年歷程的心路縮影,一層層鋪陳出那些堅硬與柔軟、果斷與感性之間的微妙平衡。她的畫面所顯影的,是人生中的種種感悟。充滿詩意的作品,帶著細膩而節制的力量,輕輕觸碰著觀者的心靈,激起彼此生命經驗的共鳴。
以對石頭的凝視,帶領我們進入時間的深處


吳凌雲認為,女性如同磐石,擁有堅定且忠誠的力量,既能保護自己與家人,也能在面對生活的風暴時,內省與反思。她以女性為敘事核心,回溯其在人類歷史中的角色。磐石寓意女性多重身份的交織——作為母親、女兒、工作者,她們承擔各種責任,並以強大的韌性在家庭與事業間取得和諧。透過展覽,吳凌雲希望向觀者傳達:「有時候,我們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堅強。只要堅強與溫柔並存,Be strong, don’t panic,一切終將會好轉。」
攝影是一場心靈的修行


早年從事室內設計的她,習慣了快節奏、高效率的生活,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精準銜接、按部就班,絲毫沒有喘息的空間。直到退休後,吳凌雲才拿起女兒閒置的相機,踏上這條尋找自我的慢拍之路。她回憶道,開始拍攝一個系列,沉浸在潛心觀察的過程,宛如進入修行的狀態——心靈必須完全沉靜,放慢呼吸,逐步感受周圍的一切,才能捕捉到悸動於心的影像。每一幅畫面,都來自與靈魂深處的感召。

這種連結,讓她特別鍾情於石頭。自2015年起,她走遍世界各地拍攝石頭的紋理。堅實的石頭,在她的鏡頭下變得溫潤而富有生命。對她而言,石頭的線條如音樂般柔美,這些紋理也像極了生活中的印記,隱隱約約,卻深刻鑿在生命的每一寸記憶。一次造訪鼻頭角,當地特殊的地貌讓她感受到時間與沉澱,海水不斷衝刷著石頭,光影交錯間,原本剛硬的岩石逐漸變得柔軟,留下了自然的烙印。「就好像我們的生活接續有不同的事情發生,如時間之河般,都會在生命裡產生蝕痕」而這些記號又如抽象畫,把山水複繪在石頭上。

攝影正是她用心捕捉這些記憶的方式。停下腳步,世界的每一處都會展現它的光采與深意。
將藝術融入生活,與觀者人生經驗產生交流


「無論是攝影作品還是藝術作品,最真實的感受來自於觀者的內心,作品的意義不在於創作者的解釋,而在於觀者因自己的經歷而觸動和感受。」於是吳凌雲與策展人,也是生活器物藝廊 San Galerie 的主理人蔡蕙安,設想了一個寧靜、充滿細節與迴響的看展場域,讓每個人帶著自己的故事進來,靜靜地隨著環形動線的牽引遊晃,感受作品的情思與連結。
展出的24件作品,以日本和紙為主要材質,作品的厚度刻意疊加,呈現磚塊般的無框樣態。蔡蕙安打破傳統攝影展的單張展示模式,將相似性質的影像進行拼接組合,四幅或兩幅作品交織成一個整體,形成豐富的故事性與延展性。觀者在每個轉折處,都能望見不同的風景。其中拍攝於貝加爾湖的冰原的主視覺作品,畫面下方是石頭,上方則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冰,這層冰如同人生諸多時刻,帶有如履薄冰的脆弱與不確定感。吳凌雲分享這幅作品的對焦點極少,就像人生,「很多事情你不能過度專注或是太用力。太用力做一件事情,反而會適得其反」。

2024年10月5日至10月27日,期間除了展示系列作品,吳凌雲還特別準備了一本手工製作的主題書籍,供觀者翻閱,細細品味創作背後的故事。另外還將在每周六下午 4:30 分舉辦三場與攝影生活相關的分享會(詳情洽晗光行),邀請來賓一同深層探索攝影藝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繫。

攝影師/ 吳凌雲

《磐石 Stone Landscape 》 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13巷8號1樓
時間:2024.10.05-2024.10.27; Fri-Sun only 14:00-19:00
網站:查看更多

Images/ Hey!Cheese
Text/ Chich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