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mie 專欄 #027|「當世界看待你的眼光逐漸不同」ㄧ 新世代攝影師的因應之道

 
 
 
我們小時候有一種人物是像百科全書一樣的存在,大家會對他的知識庫感到敬佩不已。但到了現在甚麼東西幾乎都可以在 Google 查到的時代,許多專業開始變得容易被挑戰、被打槍。要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因應局勢的改變,把專業變得更有價值,是我們常需要思考的事情。
 
 

空間/ 涵石設計

 
 

社會型態的變遷


早期如果介紹一個人是攝影師或導演,通常你會覺得他很厲害,甚至很崇拜。但隨著時代變遷,現在人人都可以當攝影師,導演亦滿街都是,自然而然「攝影師」這份工作,似乎已不像以前,那麼地讓大眾相信跟認可這項專業。


面對社會價值跟結構的移轉,我們勢必得花心思,轉換自己的心態和技能。假使只把自己定位成一位用影像、用視覺創作的「藝術家」,可能會比較難適應產業正在發生的各種狀況。

 
 

空間/ 元朗設計(photo by Hey!Cheese Team KD)

 
 

空間/ Resi 設計

 
 

大部分人對於攝影師的工作內容,並不會真的那麼懂細項分類,了解你在做的事情;普遍來說,很容易會把拍空間這回事,也聯想成會拍各式各樣的東西。像我們有時拍一拍,客戶或屋主就會提出一些可愛的要求,譬如「我們麵包店的麵包也很好吃,能不能順便拍一下?」、「可以幫我的先生拍張個人簡介嗎?」各種你想得到、想不到的無預警需求,大頭照、雜誌、家電、器材等等,都有可能冒出。

 
 

空間/ 太硯設計

 
 

空間/ 懷特設計 x 北鷗設計

空間/ 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

 
 

專業不設限


面對這類的情況,老一輩的攝影師,還可能跟客戶婉拒「我不是做這個的」。但身為新一代的攝影師,心態則盡量要保持開放的態度,也最好對比較多東西略有研究跟了解。哪怕說你是拍空間的,當客戶提出要求時,也能將它視為一場好玩的體驗,以回應社會模式的改變。不然客戶可能會覺得,我用手機也可以拍,為什麼你不能拍?而這樣的念頭,很容易轉為負面的情緒,因此我們不如調整想法,即便我拍建築空間,但若有什麼突如其來的問題和特殊請求,我還是會用現有的能力,協助他們解決。

 
 

空間/ 慕森設計

 
 

舉個例子:如果客戶希望帶到人像拍攝的部分,與其拒絕,我們可以告知對方,因為我的專業是拍建築空間,所以我會以這個空間為主,再帶到個人在裡頭的起居表現。這樣不僅皆大歡喜,你也真的用看待空間的專業視角,把人物在室內的氛圍拍得很好。


類似的經驗累積久了,後來我們拍店家,儘管客人事先沒有講,我也會預設一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。包含現場真的有些商品需要順便拍,又或者拍明星家,原先並沒有特別想拍什麼照片,直到現場氣氛對了,屋主突然就要拍個幾張,都是常有的事。所以我通常會把相關的鏡頭跟輔助燈具先帶上,盡量不設限太多發展空間

 
 

空間/ 好室設計

 
 

空間/ 蟲點子創意設計

 
 

空間/ 45tilt 肆伍形物所

空間/ 45tilt 肆伍形物所

 
 

形塑自身文化厚度


關於未來的改變,就我看來比較不是創作題材的不同,而是世界的眼光會逐漸不太一樣。我們除了保持正面積極的心態跟包容力,去解決預料之外的問題,如何去轉化自身的能力跟態度,讓呈現出來的成果符合時代需求,是另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。


之中的關鍵,同前幾篇內容陸續提到的,就是中間過程的體驗

 
 
 
 

這就像人人可以說出南北戰爭在哪一年發生,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當說書人,把南北戰爭的故事講得生動精彩,讓人身歷其境。演繹過程的情緒和表情,會傳達出個人的『感情』,而這份感情就是專業。回歸到攝影,就算人人都可以拍照,但你怎麼用鏡頭的語言,展現屬於你的價值口吻跟邏輯故事,可能是捕捉到的整體氣息,空間的細節,家俬物件、光線 ...... 一切加總起來,就是自身的文化厚度


如果你擁有那份厚度,照片就會有意義,有故事性,焦點就不只在於東西本身;你這時已經醞釀一場與眾不同的深度體驗。

 
 

空間/ 質覺設計

 
 

空間/ 禾邸設計

空間/ 隱室設計

 
 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
 
 

SPEAKOUTJamie Locolumn, jamie, minds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