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設計中的變與不變ㄧ Jamie 專訪懷特設計總監林志隆:「作品再多變,初心與熱情始終都在」

 
 
 

設計的樣貌和姿態有很多種,在這個鼓勵跳出舒適圈的創意世代,我們或多或少都期待別於往常的創作形式產生。而一直以來,「懷特設計」總監林志隆持續以他的「白派哲學」,引領不同的室內風潮;多變的作品風格,滿足了渴望獨特性的使用者,更讓我們看見框架之外的天地,是如此迷人而深受啟發。


這回,趁著拜訪他全新設計基地(懷特 4.0 辦公室)的機會,我們來聊一聊關於設計中的變與不變,同時也分享他不設限的生活態度和斜槓產業經驗。

 
 
 
 

J:你的作品之於很多設計公司,如同逆向往回投的快速直球,完全不在邏輯理解內,對他們會產生滿大的衝擊。


林志隆(以下簡稱隆): 其實做設計的當下,我並沒有覺得自己能帶起什麼風潮。不過從廚師轉到空間設計的跨領域背景,確實讓我的自由度很高,沒有太多既定的包袱限制


之前有設計師朋友跟我說過,他覺得我每個案子會帶出一種新的思維或做法,至少是目前沒人做的,顛覆他們原本相對只能中規中矩的想像(雖然他這樣形容有點誇張)。


有時候本科系的設計師,反而容易被侷限在學校習得的框架內,線條就是要筆直才是完整的設計,材質切割的比例方法,也有應當的模式。但對我來說,同樣是畫直線,就算線條走到一半不小心抖了一下變閃電形,再繼續走直線,那也沒關係。

 
 
 
 

J:那你怎麼拿捏「變」的程度,讓作品獨特之餘,大眾還是感受得到這是你的設計?


隆: 我們最近的風格其實也跟以往呈現不大一樣。我希望能持續提升整體的質感,再沈穩雋永一點,所以試著「收斂」,逐漸把太外放的東西修飾得內斂一些。但是想要給客人的創意還是保留,只是把複雜的想法改用另一種方式轉譯,在基本的外殼下,試圖添加有話題的事物

 
 
 
 
 
 

隆: 想像一下,如果這間辦公室沒有光膜的洞,也沒有紙屏風和壁面磁磚的交織紋理,是不是就會顯得普通?平釘的天花板絕對是我以前不會做的,現在我在平鋪直述裡加入光膜的亮點,而半實驗性意味的紙屏風亦然,整體呈現出來就是我想表達的「轉換」。

 
 
 
 

J:不斷追求作品變化的人,我覺得內心其實對某些東西會特別堅持。對你來說始終不變的是什麼?


隆: 內心的初衷吧,對設計的初衷還有做設計的熱情。這一定不會變啊!如果說這件事情會變的話,我早就去賣鹹酥雞了~

 
 
 
 

J:在極高的設計自由度之下,你認為哪些東⻄還是需要被規範?


隆: 顏色會是一種,我盡可能讓單件案子控制在4個顏色左右。再來越特別的東西越需要被鋪陳,所以「故事性」這件事對我們案子也很重要


就像看電影一樣,從頭到尾看完,知道來龍去脈的話,你就能理解人物角色為什麼有那些情緒行為,但若從中間開始看,容易看不懂劇情在講什麼。所以如果案子有些特點,我們勢必會賦予故事去支撐想要做的事情,讓客戶知道為什麼這樣做,進而達成共識。

 
 
 
 

隆: 我會先把事情內容想清楚,譬如最近我們在做寵物兔子相關的商空,那麼跟兔子有關的會有哪些東西?再將提出的點子轉為設計想法和概念主題,串連在一起,就能創建完整的架構與清晰的脈絡。


之前也有個 三代同堂 的案子,我們即從傳承的意義,延續到圓桌、吃飯的習慣,家族意象,接續引導出一篇屬於這個家的故事。這能讓屋主很有感覺,提案也相對會順利許多。

 
 
 
 
 
 

J:延續這個話題,你會如何訓練自己說故事的能力?


隆: 做設計師都要有基本論述的能力。以前的我並沒有論述能力,也是透過一半自我訓練,一半因外界的演講邀約,而被迫訓練的方式來改變自己。初期我都是用回溯的方式回想,當時為什麼這個案子會這樣編排,跟屋主的職業背景有沒有關係?把所有線索從回憶裡ㄧㄧ挖掘出來。


不諱言,我一開始做很多作品都沒有故事性,純粹覺得好看,材料很美,我就用在案子上。只是當你用心推敲,很多東西也不盡然單純為了追求美,依舊存在著個人的思考脈絡和操作想法。很多東西是形隨機能,可能原本並沒有想那樣做,而是為了解決問題所延伸出來的形態。(爆雷一下,我下一篇 部落格文《那些設計解決的小事》就是談論這方面的主題)

 
 
 
 
 
 

J:我跟你個性有個地方蠻像的,很多變也很斜槓,所以我一直很欣賞你。手邊不只有你當年設計的燈具,之前熱賣的限量單椅也放在我們公司,那張徠卡滿喜歡的!


隆: 斜槓其實就亂花錢,你不覺得嗎?


我們原本做空間,後來設計燈具,又做了椅子桌子,現在還轉型做傢俱店,那個過程就是不斷嘗試,想盡各種辦法來達成心願。單椅每一張打樣費用都是萬元起跳,我們光打樣就打了四次,如果沒有事先想好要怎麼銷售,其實就是個無底洞。


後來計畫停擺了兩年,我突然覺得不行,都已經花了如此多的時間跟心力做這件事,這樣對待我們自己設計出來的產品,態度好像有點不對。應該要找個機會讓更多人看到,甚至擁有這張單椅,才又開始動起來。

 
 
 
 

隆: 最後找到一間佛心的工廠,只要 20 張就願意幫我們開模製作,我想在臉書找 20 個朋友應該不難吧,於是就成本價左右公開銷售。結果局勢超展開,不斷有不認識的人轉發分享,在底下留言也要購買,最終累積到 70 張的數目。即使後來結算,我還是虧了幾萬塊,不過至少結果是好的。


J: 這真的很強!我印象很深,當時應該算募資的熱潮期,很多人都會準備完整的影音素材上募資平台。但這種純以FB募集的方式蠻少見的,執行思想上也改變了一些人,讓人覺得設計人自己的魅力,加上對產品的敏銳度和美感堅持,好像也不是不行。

 
 
 
 

J:今年是驅動人們改變的一年。我自己開始寫專欄,也創立新的潮流品牌「 PERSPECTIVE 」,嘗試不一樣的風格面向。那你除了搬到 4.0 辦公室,撰寫部落格文章,還有什麼新計畫進行中嗎?


隆: 我們接下來也會在新竹有新的據點,算是另一個懷特 4.0 辦公室,合作的成員也都是斜槓跨領域的背景。新竹辦公室是一個三代傳承的四合院,腹地很大有兩層樓,未來裡面除了我們公司,還會進駐一些我想要找去的材料廠商,有點像一個聯合的文創小區。

 
 

Jamie 主理新品牌 → 「PERSPECTIVE

 
 
 
 

SOUL CARPET → 「SHOP HERE
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Weng、Jamie Lo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