幕後專訪:舞出撼動心房的空間生命力,推開永恆的藝術大門 ㄧ 禾邸設計總監林之豐 X 舞者 Helen X 攝影師 Jamie

 
 
 

幕前的精彩,始終來自幕後一群不甘於平凡的創作者,他們燃燒澎湃的熱情和才能,執著於跨破框架的信念及態度,全心投入,只為了成就永恆的絢爛一刻。


這次與禾邸設計的拍攝合作,就是這般精彩絕倫的難得經驗。設計總監林之豐在案場拍攝的到來前,突然打給 HC 主理人 Jamie:「我想要加一個人在裡面跳舞。」

 
 
 
 

是什麼樣的緣由,讓之豐想加入舞者的元素?而接下來的細節執行,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到位,完成震撼度滿滿的藝術作品?


以往大家僅能在空間照曝光後,欣賞到涵藏其中的創作巧思,很少有機會能一睹故事背後的構想發展與執行過程。這回我們邀請之豐與當天扮演舞者(身兼室內設計師)的 Helen,和 Jamie 進行三人對談,帶大家回到那些腦力肢體相互激盪的創想過程。

 
 

左:舞者/ 室內設計師 Helen;中:禾邸設計總監 林之豐 Feng;右:HC 主理人 Jamie

 
 

Q:什麼樣的啟發,讓你想用舞蹈來呈現空間?
 
 

之豐 Feng(簡稱 F): 我就是很叛逆的個性,不想讓一個案子就這樣簡單過去。一直以來,我們想幫客戶不只是做完空間,最後佈置攝影而已,而是還可以留下些什麼?


之前會做藝術品,是因為我覺得空間大家可能做起來或多或少有些雷同,而藝術品則是專為客戶而生,包含這次的舞蹈藝術也具備同樣的意涵。

 
 
 
 

Q:請簡單幫我們介紹空間原本的設計想法?
 
 

F: 我始終希望一個空間,可以留下特別的印象,通常區域規劃出來後,自然會思考是不是應該在某一地方,設計一些比較特殊的內容?腦中便自動會有畫面產生。


這間屋宅本身格局較為整齊,是標準的三房兩廳,我們把其中一個浴室的洗手臺拉出來重新塑造,讓每個人在進門的剎那,一座發光的立體裝置隨即映入眼簾,形塑一個具有濃濃儀式感的空間。這座裝置形同一個硬派的藝術品,也宛如藝術展演的舞臺中心。

 
 
 
 

Jamie(簡稱 J): 我發現幾乎每個空間都跟裝置有些連結和互動,從玄關進來,書房、主臥,皆能看到它,不論設計概念跟區域位置都位居核心。所以當時會想說,故事的起源應該是從這邊開始,或在這裡結束。


F: 沒錯,在考慮設計上的角度時,我會想像:「如果我的雙眼是鏡頭,我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東西?」最原先的想像,就是舞者在那邊展現肢體的戲劇張力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大家普遍以為 Model 是找舞蹈系的學生,結果沒想到找到「前舞者+現任室內設計師」。你們怎麼認識的?
 
 

Helen(簡稱 H): 我們本來是打球認識。我其實已經 20 幾年沒穿硬鞋了,那時是受邀幫醫院拍攝露疤痕以及穿舞鞋的的公益照,也才會勾起之豐聯想到我會跳舞的事。


一開始之豐找我,我其實沒有要引介我自己,因為我實在太久沒跳,擔心做不好誤了她的作品,所以想找更厲害的人來搭襯空間質感。但時間點實在太趕,心中屬意的舞者都沒辦法抽出時間,加上看過她給的參考,我覺得我可以,這才毛遂自薦。


我當時既擔憂又感到開心,因為我竟然有ㄧ天,可以在很棒的空間作品裡結合自己的前半生(舞者)與後半生(室內設計師),真心覺得自己反而才是那個最幸運的人。所以我很感激之豐,沒有她找我,不可能有這件事的發生。

 
 
 
 

Q:我們起初以為是簡單的舞蹈呈現,沒想到還結合了強烈的妝容和飾件。聊聊策劃的思考過程
 
 

F: 這次的課題讓我學到很多東西,我從沒有想過室內設計師有天也要像導演一樣思考,佈出一個戲劇性的畫面。


印象很深的是討論到用紗布當作道具,我原本想說布色應該非黑即白,但 Jamie 反而建議要用別的大地色系,運用色光作為陰影的部分,整個畫面會更加自然。而去挑紗布時,為了找出重量合適的布料,避免太柔像拍攝 MV,太重又沒有空氣感。密度還不能太細,因為色光必須要透出紗的孔隙產生效果,我花了整整一個早上在布市找尋對的素材 ...... 綜合起來,就是一個很棒的經歷。

 
 
 
 

J: 每個人詮釋舞蹈跟空間結合的元素,必定有自己不同的特點才會有趣,有的空間本身即是舞者的住家,抑或是練習的 studio,這件事勢必得再深化一點,才能建立獨特性與識別度。後來討論到裡頭運用大量的原始材質和塗料,我們便決定「這名舞者就象徵裡面的材質,彷彿有人在感受空間,被周遭的材料、細節還有塗料包圍。」


但其實正因為之豐沒有設下任何框架,開拍前充滿各種未知。

 
 
 
 

J: 有個很好笑的事情,那天電話討論,我跟之豐說不然加一點「紗」好了,拍起來能營造繚繞的氛圍。當天到現場,Helen 跟化妝師一走進來也說會有紗,我看旁邊放著很長的布紗就沒多想。直到空景拍得差不多,準備要進行人物部分,我助理進去休息室時整個人震驚了一下 —— 因為那個不只是「長紗」,而是小朋友在外玩耍,跌到土裡面的「沙」,這才知道此沙非彼紗!


H: 之豐有告訴我會有很多塗料在身上,我也有事先看到 3D 圖,理解這整間鋪疊了各式各樣的塗料跟天然材質。既然我們想要活化原本一般人視為比較死的建材,我完全可以接受把這些沙泥直接塗在身上,那會是更有寓意的意境。

 
 
 
 
 
 

F: 老實說,我沒想到 Helen 的舞蹈張力如此柔美而強大,一開始很擔心舞者沒辦法充分演繹,所以想要有個能延續空間的材質,進而想到用「沙子」來呈現。毛片裡有些地板散落著沙子的紋理,我反而會認為這是一個過程,不會想刻意修掉。


J: 攝影師在現場的創作想法,常會隨當時的狀況一直改變。有變數增加進來,心裡就會知道必須轉換焦點強調別的地方。沙的感覺和顏色,因為都是偏灰階,跟其他的材質物件本來就合拍,所以我會思考如何把這個特點處理得更有串聯性,讓觀者產生和諧的感受

 
 
 
 

Q:請分享當天實拍的溝通和執行邏輯?
 
 

J: 有件事很重要,還沒開始擺動作之前,要先認識舞者並跟她聊一下,建立起雙方的信任感,同時也要先溝通拍攝的核心價值,確認大家對案子的呈現方式有共識,後續執行就會很簡單。


譬如她覺得這是棵樹,我也覺得是棵樹,那就 ok,我們可以接著聊一些在樹上可能發生的事情,都會很合理。可如果 Helen 覺得這是樹,而我認為它是一棟百貨的話,雙方沒有共識,就難以產生共鳴。所以我們從理解空間的設計到後續雙方的認知,都要緊扣住核心,成果就絕對不會奇怪。

 
 
 
 

J: 假設沒有事先討論,等舞者開始做一些姿勢後再從頭調整,會犧牲掉彼此很多能量跟時間。之後在現場,我(攝影師)就會把構圖都弄好,形同把宇宙漸漸建立起來,再來給指令。因為我們想法都差不多,所以接下來的差異只是在調整動作,可能是結構很漂亮,希望舞者創造呼應,抑或是希望她做一個對稱,還是玩轉鏡射,嘗試把好看的姿勢放在構圖中好看的位置,使畫面融為一體。這麼一來不只是肢體優雅,構圖也會銘心而動人。

 
 
 
 

Q:舞者如何轉化攝影師的指示,用肢體演繹並和空間契合?
 
 

H: 一進去空間,第一眼看到那個裝置就覺得是一棵樹,所以我內心已經想好:「這就是一棵樹。」剛好 Jamie 引導的描述、動作內容,都算是暖身動作而已,並未需要太技巧的東西,所以我算是駕輕就熟。


我一開始就很信任 Jamie 會把畫面處理得很漂亮。當他給我指示,我會知道這顆鏡頭要站在哪裡,接著就拿捏比例,掌握身體的舞動範圍。至於肢體的展現,我會聆聽 Jamie (攝影師)帶給我的情緒去做動作。


舉例來說,當我站在樹和月光下時,他希望我是反抗他的呢,還是要迎向光的感覺?等給出明確的指令,我就會運用肢體轉化情感。如果是反抗,我的動作就呈現比較糾結的情緒,但若是向光,身體自然會延展開來。

 
 
 
 

F: 我覺得以舞者的專業度而言, Helen 的思考點已經是非常的縝密了,但我其實沒有想過 Jamie 還蠻會帶領的。


H: 對,他的用字遣詞真的像編舞者會給出的引導,很精準地拋出一個情境畫面,讓我接續即興完成。

 
 
 
 

Q:這聽起來有點像是種共同創作的過程,攝影師丟球給舞者,舞者接住後又反丟回來,激發新的靈感產生,將故事不斷延伸
 
 

H: 沒錯,不過我覺得不只是攝影師跟舞者之間,更重要的還有之豐的空間作品。是她先把舞臺搭起來,置身其中的我們才能萌發各式各樣的感知和想像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如何維持有張力的畫面之餘,掌握空間主旨?
 
 

H: 舞者本來就是一個要會天馬行空,把東西活化的人。剛好我最在行的就是即興舞蹈,因此這般帶有即興意味的拍攝,對我來說不難達成。


既然我本來就是扮演輔助的綠葉角色,思考的出發點便是必須彰顯、串連空間之美,而非僅在於個人的風采。譬如,從舞者的角度來看,因為裝置的面盆使用非常美的石頭,又以木皮把整體視覺向上延續,所以 Jamie 也引導我它像樹的時候,我立即聯想,那我就是纏繞其中的藤蔓,盡量蜿蜒肢體表現藤蔓的延續感。


J: 我補充一下,執行這類的拍攝,首要一定是先取好空間構圖之後,再依序考慮肢體和臉部表情。以舞者為例,我決策的概念主軸,可能會是寧願讓人的小腿變形,也不會讓臉盆變形。

 
 
 
 

Q:Helen 同時也是室內設計師,你認為舞蹈創作和空間設計是否有相同之處?
 
 

H: 每個領域的創作跟設計,同時並存無限想像的空間和侷限


我們規劃的場域,一定得符合使用者的基本生活習慣,再去做設計師想施行的變化。舞蹈也是,舉芭蕾為例,無論是不是現代芭蕾,就算觀眾乍看表演者好像在亂跳,但它其實還是有些必須依循的核心準則。只要那些東西不動,創作者就可以無限變換。所以我覺得這兩者還蠻相像的。

 
 
 
 

J: 那麼室內設計師的身份,對妳的表演思維會有所幫助嗎?


H: 用現實面來看的話,由於空間已經完工 + 細清完畢,室內設計師的專業會幫助我清楚判斷哪些東西不好清理,盡量不要碰或是閃過,否則之豐她們又得重新收尾。所以我是以這樣的衡量標準(是否好維護清潔)結合攝影師的指示,來完成這場拍攝。


後來想想,如果真的找了其他舞者,她在肢體上一定非常專業沒問題,但可能會無法掌控這些收尾方面的小細節。


J: 這點我很認同,我很喜歡觀者也能從影像看見現場的震撼感,但前提是我們不要毀了空間。因為這個東西並不是像劇組一樣,拍一次就拆掉,保有其延續性非常重要。


換一個手法,我們就換一個可以達成同樣效果的動作,而不用造成後續麻煩,這是很貼心的作法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之豐能否分享你對「將藝術融入空間設計」的看法?
 
 

F: 如前面所述,我個性算是滿叛逆的,常常我完成一件事情時,就在想下一步要做什麼了。我想做出在這個業界不一樣的東西,不管是設計、概念想法還是材質,我就是要獨一無二,自己去研發。包含這場的平面視覺,我都希望可以跳脫框架,展現不一樣的思維。


這就呼應我們每個人從初始到現在的角色,沿途的歷程帶給自己的總和。以前我學過美術、產品設計,學習建築,走到現在從事空間設計,這些過往都是養分,加乘積累成我的現在。空間只是一個起始的架構載體,重要的是「可以延續的東西是什麼?」


人生畢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,我們可以思考,藉由一己之力,能帶給社會、室內設計行業什麼樣的突破,進而讓台灣業界走向不一樣的路

 
 
 
 

Q:最後,之豐可以透露下一步有什麼大膽的 Crazy idea 嗎?
 
 

F: 我會讓平面變實體劇場。


很多人都會問我們,能不能參觀完工作品。現在只預留一天拍攝的狀況,其實很可惜,剛好我們客戶都滿願意分享的,如果今天我們把空間變成一個劇場,可以結合表演,好好介紹場域的架構規劃和概念材質,那應該會是很棒的體驗!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Weng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