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專訪 ]覺引設計主理人陳志伊的不設限主張: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,因人而生的空間設計,理應也是獨一無二」

 
 
 

「基本上我想要做一件事,就是會想辦法達到,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做事態度。」陳志伊 (Joy)在輕鬆的談話過程中,眼神不斷閃耀著堅定的光芒。


這天跟 Joy 約在剛裝修完成的辦公室。走進大樓,沿途的景觀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,難以想像裡面存在著一間設計公司辦公室。直到電梯門一開,看見現代靜謐的空間門面,內外偌大的衝突感,成功因反差而創造出更大的驚喜;明亮敞朗的調性,恰與 Joy 給人的感覺相似,正向而充滿溫柔的力量。

 
 
 
 
 
 

自13,14歲的青少年養成時期開始,Joy 即獨自在英國求學居住長達10年的時間。後來她毅然放下英國生活,決定返回台灣,最終又從台北搬回高雄、自己開業。我們邊聽著她精彩的人生經歷,與不設限的設計觀點,也在一題題的訪談答覆中,邊被她積極、開放豁達的性格所深深渲染。

 
 
 
 

Q:在國外待那麼久,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返國,爾後又回來高雄開業?



Joy: 一直以來,我算是在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上,滿明確知道自己想追求的生活是什麼。當時大學讀建築,研究所則是學室內設計,後來畢業後因為另一半,就直接回臺灣。無論是從英國返台,或是從台北搬回高雄,我始終都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,然後勇往直前。


這些決定可能因為與當時的主流觀念相左,周遭的人會替我擔心,甚至對我放棄國外的機會感到可惜。但我深信只要有能力做好事情,並不會被某個地方給限制住。



不論在哪裡工作,只要具備能力、抱持認真的態度,我相信任何地方都可以生存。

 
 
 
 

Jamie: 因為你清楚自己的喜好和追求,於是面對選擇時,就能有堅定的態度與行動。


Joy: 可能也是因為我很小就獨自在外生活,去了很多地方,所以適應能力相對快速。不管外界怎麼變化,我相信只要能堅守自己的核心理念和做事原則,就可以應對各種情況。很多事情不要想那麼多,當你回來認真用心做, 市場就會在那裡。
 
 
 
 

Q:取名覺引有什麼特別意涵嗎?



Joy: 我的思考邏輯還是比較接近英文的思維方式,起初發想時,我其實是先想到英文字的音調,再來選擇對應的中文字。那時我整理出一些與我們想要實踐的空間理念相關的詞語,像 Joy 除了是我的英文名,它也代表一個正面、樂觀、陽光的空間。發展到最後,我們選定了"Jour en”,在法文中意為日常、生活。


我很在意詞語讀出來的音和字型,不論是英文字還是中文字,寫出來的感覺都要優雅。 "Jour en” 這個詞讀起來的發音和字型都非常美,給人一種優雅而有一定的深度和質感,這也是我希望我們的品牌形象能帶給業主的感受。
 
 
 
 



作為設計者,我們應該扮演引領業主往更美好的生活前進的角色

 
 
 
 
 
 

Q:開業以來有沒有遇過一些比較重大的難題或挑戰?



Joy: 我們這個行業,就是會不斷遇到新問題,如同在打怪一般,一旦遇到,你就必須解決。困難這件事沒有天花板,每年都還會有新的挑戰,我們只需要專注於解決問題,不要抱怨也不要廢話,可以解決的事都沒關係。


遇到所有事情,我通常會先設想最壞的結果,當問題出現時,我就會覺得,還好只是這樣。沒有一場工程不會遇到問題的,只是大小差異而已。我們的工作就是讓業主知道,無論遇到什麼問題,我們都會去解決。

 
 
 
 

Q:設計空間時你最重視哪幾個重點?



Joy: 我們會透過完整的流程分析,先理解使用者的需求,喜好、機能等很基本、跟美無關的事情。把這些基礎都先掌握住之後,再從平面發展出「美」的空間畫面。畢竟空間服務的對象,還是以人為主,沒有把人的需求掌握好,就去做漂亮的空間是沒有意義的。


做設計真正的挑戰在於溝通過程,設計師要掌握合適的動線和需求,甚至像在診所設計中,還要透過我們的專業,優化他們的工作流程。而這種優化不僅涉及到動線與效率,還包括用美學來提升空間價值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有沒有遇過客戶表達不出喜好的情況,你會如何應變?



Joy: 這就像一場心理遊戲。我們的角色就是幫助業主表達他們想要的;當他們無法完整傳遞時,就很像在進行心理測驗。我們會有一套諮詢流程,透過文字來對話;至於要確定他們具體喜歡什麼風格和元素時,我會用畫面來溝通。準備一份我覺得適合這個案子空間風格方向的圖片,業主也會告訴我他們喜歡或不喜歡的方向,於此同時,我還會嘗試添加一些以前沒有嘗試過的元素,如果業主喜歡,我們就有機會嘗試新的設計。藉由這類討論的過程,觀察業主的反應,也在腦海中構思他們未來的場域會長什麼樣子。

 
 
 
 

Q:你應該是我們遇到做最多診所的設計師,包含診所內部的動線和細節,區域的尺度規劃都設計得很好。這通常是你主動建議給醫生的,還是經過雙方討論後決定的呢?



Joy: 其實目前遇到的診所業主,主要只著重在他們專業內的東西,所以只要動線設計得當,他們對其他的部分不太插手。設計師可以有很多表現的空間,無論是在材料、形體,或是挑戰不同的材質方面,他們給予的創作自由度非常大。只要不超出預算,基本上不會干涉太多。

 
 
 
 

Jamie: 像我們有時拍一些診所,需要收拾的東西幅度可能很大,但我發現在你的診所案子中,就算已經在營業,不過需要整理的東西數量,相對少很多。反推回去,你好像已經把很多使用面和儲物問題,先一併考慮進去了。


Joy: 我們確實有把住家的設計經驗,「偷渡」到診所的設計當中。


在住家設計裡,你必須會為業主設想儲物空間,有策略性地來整理日常生活的雜物。我們便把這個概念移植到診所設計,儘管業主可能沒有想過如何收納這些物品,但我們已經為他們預想並解決了。因為這些雜物一旦出現在空間看得到的地方,就會看起來混亂,而混亂的空間就會顯得不專業。如果物品能夠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,並容易整理,就會讓空間展現更專業的樣態。

 
 
 
 

Q:你是否也會考慮加入一些其他元素,例如你關心的議題,或是與社區或在地文化相關的理念?



Joy: 會,但這也要看業主需求,畢竟這會直接影響到空間的使用坪效。我會試圖跟他們溝通想法,現在做診所設計,開始把診所看作是一個品牌,會有其品牌精神,所以很有機會可以將不同的意識概念融入設計。


例如我們現在設計的一家中醫診所的業主,是一位人文情懷很重的中醫師,他非常喜歡閱讀。我們就把他喜歡的元素融入設計中,在候診區設置書架,讓患者在等待的時候可以閱讀,就變成一個有趣的想法。這樣的設計,可以讓患者在等待看診時與診所的空間進行互動。舉凡是與當地文化的互動,還是與醫生個人特色的連結,都會是很好的嘗試。

 
 
 
 
 
 

Jamie: 有時候一個小小的點,或者是加入業主本身個性進去,就會形成一個很大的突破。


Joy: 對,這就是特色所在。每個人都是獨特的,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挖掘出這些獨特的元素,把它放進空間,這即是根據個人特點而生的設計,呼應我們一直在談論的「空間訂製」這回事。

 
 
 
 

Q:身為這個世代的空間設計師,是否有什麼意義或社會責任?



Joy: 每個職業都有其社會責任。現在大家對設計費的接受度越來越高,我們需要讓業主明白,支付的設計費用將體現在未來的空間價值上。對於住宅,這可能意味著使生活更舒適美觀,但也絕不單純僅是美,還包括是否適合你的生活習慣,永續耐用性和便利性等等。對於商業空間,專業的美學設計則可以帶來更大的收益。我認為這就是設計師的社會責任和設計的價值所在。



我們不能輕易放棄創造美的事物。儘管可能會被預算、時間和工期的壓力所影響,但我們不能為此而隨意產出設計


社群平臺的發達也有一個很好的優點,讓大家知道,同樣是餐廳診所,原來可以做到這個樣子。透過社群的發酵,傳播力道更快,讓更多人了解到,空間的改變是可以透過設計來實現的,這也正是設計的價值所在。


 
 
 
 

Q:面對資訊流動迅速的世代,你怎麼持續在不同案子裡增添新意和變化?



Joy: 持續閱讀跟旅行。


Jamie: 那你如何把看到的東西轉換進設計?


Joy: 我不會設限要住什麼類型的旅店,只要是有設計特色的就會想體驗看看。途中我都會帶著捲尺,紀錄各種有趣尺度的東西。因為旅程一定會住宿,而飯店民宿就有很多東西的尺度可以量。我以前有個老師講過,他說飯店就是集合旅人一日內的生活所需精華,通通都在飯店的房間裡。


 
 
 
 

Q:最後,你認為要如何保持自己做設計的熱情?



Joy: 我後來回顧我在前公司的工作生涯時,發現我其實就是專注地持續工作,然後每年默默地累積一定的案量。我想我以後應該也會跟我小孩說,你剛出社會那10年就是一直埋頭做,不要想太多,感到疲憊的時候,去旅行,去看新的東西,享受美食。只要看漂亮的東西我感到很開心,會覺得這就夠了,值得我繼續努力。


Jamie: 你說的這個非常重要。現代人都面臨很多高壓的情況,你形同找到一種讓自己重新充電的方式,知道如何幫自己進行重置,不管是回家也好,享受美食還是旅行。每個人都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 reset 方式。

 
 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Jamie Lo、ChichiL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