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mie 專欄 #098|想給寵物的空間設計,與真正符合寵物需要的設計

 
 
 

我們常碰到家中有養寵物的空間拍攝,大部分這類的情況可分為兩種狀態:一種狗是家庭的老成員,隨著主人從舊居搬至新家,所以主人充分了解狗的行為習性,以及它們習慣的可能活動區域,相對形成一個與環境融為一體的設計。

 
 
 
 

另一種情況,則是主人準備迎接新的寵物進入未來的生活。這時他們腦海會充滿各種憧憬與期待,委由設計師創造出心目中的理想共居空間。譬如在沙發旁設置小狗屋,想像未來看電視的時候,小狗可以在那裡休息,陪伴主人,架構一種親密相伴的情境。


不過實際與寵物主人的交談過後,會發現許多的理想設計,並未達到預期效果。像是有些主人發現貓咪很少待在特別為它們設計的通道,甚至還要刻意抱進去,否則他們都不會進去。而且如果貓咪在裡面吐,清理起來也麻煩 ...... 諸如此類的情況讓人發覺,有些設計更像是源於人們對寵物共居的美好想像,而非真正符合寵物的需求。

 
 
 
 

良好的寵物空間設計,應該要充分考慮到,如何使空間能夠更好地適應寵物的習慣與模式,而不僅是滿足人類的想法。

 
 
 
 

人們約莫每十年會有一次階段性的轉變,這個十年你可能在唸書,接下來的十年全心於工作,再接下來有了家庭孩子,甚至還要照顧年紀漸大的父母。每一個階段的空間規劃設計、需求,都截然不同,寵物也是。


狗狗年輕的時候,牠們需要大量的陪伴和運動,到了老年,更多時間都在休息,在我們身邊享受寧靜的陪伴。養狗可以是很長遠達二十年的事情,我們在空間設計,也許應該考慮更多的靈活性,像是使用移動式家具佈置的方式,來應對狗狗與人的生活變化。

 
 
 
 
 
 

保留空間的彈性,在不斷變化的生活找到新平衡


我養第一隻狗是在剛開始創業的階段。以前在廣告公司工作,繁忙的生活讓我無法養寵物。後來創業,以前的舊同事和一些朋友知道我愛狗,剛好朋友的朋友家生了一窩小狗,就聯合起來送我一隻,也就是徠卡。由於最初的住家設計,並未預想到會有狗的存在,突然間加入一個新的生命體,儘管十分期待,仍會發現有些地方真的不夠用。而剛開始養徠卡時,我也四處問人要如何照顧,了解需要準備哪些東西,再去寵物店買一些必需的用品和玩具。

 
 
 
 
 
 

那時家裡的風格設定是木頭色和水泥磚等元素,加入粉紅和淺藍色的寵物用具後,看起來滿混亂的,有些違和;使用的家具也不是耐抓耐用的布料。直到後來時間久了,就如同陳鴻文總監在專訪中所說:「生活的形體是流動的模式,它會隨著生活習慣去改變。」我逐漸演變為一套包含徠卡哈蘇在內的生活模式,研究起更多寵物相關的設計用品,開始將這些東西融入到環境中。


例如狗會和我一起窩在沙發上,但因為跳躍會對臘腸狗的脊椎造成傷害,所以我之後都會挑不太高的沙發,布料的選擇也是以深色,易清潔和耐髒耐抓為主。就這樣,不知不覺把這些元素注入日常。

 
 
 
 
 
 

按照習慣特性衍生的實際設計


我很喜歡看設計師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,即便不是每個設計者都熟悉人狗共居的題材,不過觀察主人和狗是如何互動生活的樣子,推敲到設計師的轉化,是一段很有趣的過程。日本有個名為「 architecture for dogs」的網站企劃,內容探討的即是每種狗狗,皆具備獨特的習慣、屬性、體型和個性,會有不同的需求,建築師根據這些狗特性去設計不同形狀的狗屋,並進一步根據他們的性格,創造有趣的遊戲裝置。


每個設計都有背後的原因跟道理,像臘腸狗很矮,但往往希望能跳到主人的高度,設計師就設計出專門的平台給他們。也把相關的結構放進書裡面,如果讀者會手作,也可以按照這些設計動手做一個給自己的狗,蠻好玩的。

 
 
 
 

如果我們的設計並未考慮到寵物的需求,狗狗在生活中可能會感到很委屈,因為他們實際的需求與人類是大不相同。

 
 
 
 

我之前拍過一個空間,設計師在主人的床鋪旁做一個狗窩,夜晚屋主在床上睡覺時,狗也會在下面陪伴,有時屋主也可以直接坐在樓梯上,摸摸小狗。


他分享原本狗洞裡也有燈條設計,會像個光盒子一樣發光,不過其實狗喜歡洞穴的感覺,太亮反而容易沒有安全感,於是取消裡面的燈條設計。而設計師也在門口設置水龍頭跟洩水的機能,讓小狗跟小孩外出回家都能直接沖腳;偶爾狗身上較髒時,也不用抱到浴室才能清潔。之前我在韓國也看過一間寵物醫院,門口低部的位置有一個狗可以按的按鈕,讓醫院的店狗可以隨意進出。

 
 
 
 
 
 

我們也必須深入了解狗狗的品種特性,知道他們的習慣,以及哪些事物對他們來說會構成潛在危險。畢竟有時候,狗狗會因為無知或是想要玩樂而受傷。像是公司有一扇阻隔上下樓層的滑門,除了美觀與不影響同事工作的考量,主要也因臘腸狗體型較矮,不適合爬樓梯,不關門徠卡哈蘇就會爬上樓,但這會對他們身體造成傷害。所以很多東西,都是要了解自己狗狗的習慣之後,才能跟設計師溝通設計出的一些瑣碎細節。


不過有時即使我們很了解自己的狗狗,也只能盡可能根據習性來進行設計,但他們也不一定會完全按照設想來行動。例如,狗狗通常喜歡有隱蔽的空間可以藏起來,我們也為他們設計一個小洞的空間。但有時候,即使他們真的喜歡待在那個小洞裡,但是由於各種原因,例如夏天太熱、空氣不流通、想要陪伴等,他們還是會選擇在外面和同事待在一起。

 
 
 
 
 
 

從寵物的照護思考,培養個人同理心


關於寵物的設計跟思考,其實不僅應用於寵物,我想更是一種同理心的體現。從小照顧貓狗寵物的人,相對比較能同理「生活中有不同的生物,每個人需要的照顧與物質需求都是不一樣的。」通過養寵物的過程,我們即使不能完全理解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,但至少明白他們有自己獨特的需求。

 
 
 
 

再將這個東西延伸到生活上的人事物,我想無論是交朋友,管理公司或經營家庭,我們都需要學習這種理解和同理心,讓我們不會過於苛求他人,也不會強加自己的標準在他人身上。因為我們從寵物身上學到 —— 每個生物、每個人都是全然不同的存在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