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連於變與不變,層層交匯出現今與未來創作語言的藝術聚地:隱身大學巷弄內的藝廊咖啡店

0218_cover_01.jpg
 

有機的設計往往透過保留空間本質,以開放通透的建構手法,讓我們在看似靜止的三維空間建築裡,得以感受到場域流動的呼吸;我們浸淫其中,邊乘著周邊氣息,逐步洞悉時間與光影的脈絡,邊實現自我與空間的感知對話。中原大學的巷弄裡,就有一處貼近這般思維的場所。結合藝廊及咖啡店調性的空間,一改直線移動的感官邏輯,運用曲線打破地坪限制,營造出無拘的性格,擁抱藝術,也擁抱未知。

 
 
 
 

入口處依序排列的灰藍色圓桿,是條穩重靜謐的線,一條條如行星般運轉在平行四邊形的軌道上,接連劃破盛裝可能性的實驗空間。它可以根據人們需求產生多種樣貌,組合成極富穿透感的隔屏面,分割原本單一的視覺,展延出層次與厚度,並充分包裹一方集結訪客行為的天地。

 
0218_05.jpg
0218_04.jpg
0218_06.jpg
 

光線穿過圓桿,拖曳出長長的軌跡,桿心則因填入水泥,導致重心產生細微變化,輕輕搖晃地,舞著一首時間與空間共同譜寫的圓舞曲。透過自然律動,你感受到身體感官一吋吋的放鬆,將自己漂浮在沒有邊界的藝術世界。

 
0218_07.jpg
0218_02.jpg
 

正當你沿著軌道軸線前進,以為就被侷限於此時,等等、別急著下定論,因為思考界限將再次被設計師潛藏的心思給打破。內崁於牆面上的弧形桌板,幫動線進行了再次破壞、重整,然後新生的程序,既鋪開與眾不同的空間感,替場域自身訴說著「她不只如此」,也為計畫複合式經營的空間埋下伏筆,可以是講座教室,也可以是傳達創作者意念的展場空間。

 
 
0218_10.gif
 
 

對向立面則設置了簡約的網格層架,整體拉伸到天花板,與圓桿區塊形成若有似無的交集,既能隨性獨立發展,還能相互交織成完整的展覽區域,模糊邊界、構築出另一種空間深度。網格本身的質地相當特殊,原本多被作為戶外使用,這一次設計師引介入室,轉化其現有樣貌,粗曠卻不失細節的模樣,協同藏在內裡的光線,將空間的輪廓表情描繪得更加鮮明立體,完成一場成功的試驗。

 
0218_20.jpg
0218_18.jpg
0218_16.jpg
0218_24-1.jpg
 

沿著吧台的流線往更裡頭看去,後方通往儲藏空間的隱藏門,藉由前衛的金屬面反射,毫不拖泥帶水地替空間做了一個精彩簡潔的結尾。冷調的場域充滿實驗性語彙,或垂直或水平的線條分割,平衡線面之間的比例關係,讓空間宛如漂浮在沉靜的無重力狀態,稀釋了生活緊湊幾至迫促的步調,維持萬物間互動的對應。

 
 
0218_21.jpg
 
 

透過點線面的運用與實驗性的材質表現,店家繪製出場域專屬的語言符號,恰如其分地拿捏人與空間兩者的比例;空間將隨人隨景產生不同的變異,融入當下的溫度與記憶,賦予場域更多靈活性。想必未來每個人在這裡,會環繞著來自各地的創作演繹,伴隨濃郁咖啡香和職人們的講座分享,而我們再把這些養分,轉換為自己的生活能量,日日將如顆恆星發熱發亮。

 
0218_26.jpg
0218_27.jpg
0218_15.jpg
 
Images & Video/ Hey!Cheese
Text/ Esther Shih 石尹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