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百日限定的時間縫隙,種下一處人文風景 :文域設計以「隱」開啟生活預演

 
 
 

在《物質與記憶》中,法國哲學家亨利・柏格森(Henri Bergson)提出「純粹記憶」的概念:記憶並非單純重現過去,而是一種持續流動的精神活動,使過往經驗得以在當下浮現、被感知。它不存放於檔案中,而是潛藏在每一次觀看、觸碰與呼吸之中,在感官裡延續,在空間裡發酵。

如果記憶能在此刻被感知,那麼空間或許也能以短暫姿態,承載深刻的時間感。在城市更新加速的時代,臨時建築往往成為過渡與浪費的象徵,留下的只是稍縱即逝的目光。但由 文域設計 操刀的真実和光接待中心,卻將「短暫性」作為創作的起點。他們不以快速吸睛為目標,而是在百日的時間縫隙裡,靜靜種下一處城市中的深邃風景,一場關於生活哲學、文化記憶與材料意識的空間實驗。

 
 
 
 
 
 

老宅新韻:時間淬鍊的人文風景


這座位於台北市鬧中取靜的銷售中心,前身是一棟擁有超過半世紀歷史的老宅。面對既有結構的歲月痕跡,文域設計選擇保留部分軌跡,且賦予它們嶄新的樣貌。設計團隊將原有的灰白大理石地坪、花紋天花板與結構柱納入設計語彙中,並引入舊木門、鏽蝕金屬窗框等帶有時間感的元素,使空間成為一種新舊交會的場景,沉靜而充滿生命力。

 
 
 
 

團隊採用減法策略,設計上刻意裸露斑駁牆面與不完美的材質肌理,讓空間回歸純粹,強調「殘缺之美」與「自然之道」,將此轉化為一種與時間共處的真實表達。不為了表現新穎,而是延續故事。

 
 
 
 
 
 

流動的空間敘事:五感體驗的層層遞進


入口處以碎石鋪地,石燈籠靜立轉角揭開日式庭園的序幕,綠意柔和地包圍,使來訪者從城市的喧囂步入此地,宛如開啟一場觀照的練習,溫柔地引導人們慢下腳步,穿越一層精神薄紗,逐步鬆開日常緊繃,準備好進入另一段時序的生活。

室內動線如故事般展開。第一章,一杯暖茶的邀請。進入入口處的奉茶接待區,遞上一杯來自台東的紅烏龍,讓人暫停、落座,在茶香與安靜中初次感受空間的溫度與接待者的心意。以茶為語,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也是一種情緒的過渡,從外在世界的喧擾切換到內在沉靜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整體空間規劃在此,更像是一場生活提案的實驗,預先提問:「你想過怎樣的生活?」


在邊界模糊處,與過去對話


隨著行進,空間語言開始轉換,逐漸走向更深層的感受——關於生活價值的描繪。擺置的陶藝作品、沉靜的墨跡書法、選品器物,像是日常生活的片段,悄悄地轉化空氣的節奏,挑動觀賞者的感知,也重組人們對空間的理解。

 
 
 
 
 
 

茶屋如一段靜緩的收筆,為整體動線留下一道沉穩的停頓。榻榻米與低矮桌几倚靠著庭園,對外開展的緣側是來自日式語彙的半戶外過渡,模糊了室內與戶外的邊界,也讓光影與風聲自然流入其中。空間中央的老舊木柱,與一面由舊門橫向拼接而成的牆面,共同撐起茶屋最樸實也最有重量的結構語言,彷彿與一段無聲的記憶共處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在這座百日限定的空間裡,文域設計選擇靜靜放下細節,以一種節奏、觀看生活的方式演繹。老宅、茶屋、石燈籠、風穿過緣側的聲音,說的是關於時間的質地、空間的性格,即使短暫,也可以真實;即使有限,也能深刻。而這份深刻,不只存在於設計的語言裡,也延續在材料的生命中 — 茶屋的舊門、場域裡的老木柱與綠植,都將在拆除後被保留下來,進入下一段旅程。時間雖短,物不輕棄。

文域設計讓短暫成就對美的尊重,更是對環境的責任,雖不以永恆為目的,卻依然選擇認真對待的設計實踐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Design/ C.H.Space 文域設計
Images/ Hey!Cheese
Text/ Lin

 

LIVINGLinarch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