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實的設計不在展場,而是在街區發生!《2025 永續共創雙年展 檳城站》走進設計現場,展開跨文化的現地觀察與共學對談

 
 
 

融合馬來、華人、印度與歐亞族群的馬來西亞,各種文化符碼錯落交織,語言、宗教與建築風格彼此並存,構成這個國度開放多元、奔放的獨特風貌。也因此,這片土地上的藝術與設計創作者,面對的不僅是視覺語彙的選擇, 更是深層的文化連結與理解。

《2025 永續共創雙年展》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,以「國際視野 × 在地行動」為策展核心,連結台灣與馬來西亞的四座城市,首站於怡保落幕,邀請藝術家藉由創作,為永續理念注入有生命力的在地視角。



走入他方,也看見自己


第二站前往檳城文化重鎮喬治市(George Town),一座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身份的歷史港口城市。喬治市作為英國殖民時期的重要據點,是東南亞少數仍保留完整殖民建築、唐人街、印度廟與清真寺等多元文化景貌共存的城市之ㄧ。雙年展以「共創」為題,邀集台馬設計師、藝術家、建築師與文化實踐者,從街區出發,展開與社區對話的設計行動。

 
 
 
 
身兼參與和觀察的一員,Hey!Cheese 主理人 Jamie 實地探查喬治市的風土脈絡。透過現地出發、觀察、交流與共學的過程,深刻感受設計如何從建築細節、規劃思考到文化的串接,轉變成文化的中介語言,也記下台馬兩地設計能量的相互激盪與交集。

「出發前,我其實心裡有些疑問:跨國的共創能帶來什麼?我們離開展場、走進街區,真的能感受到設計的力量嗎?」

Jamie 分享道,「 直到踏入喬治市,走在殖民老屋、唐人街、清真寺與印度廟交織的街巷裡,午後的陽光從老屋的百葉窗灑落,街角飄著香料氣息,遠處傳來禮拜的鐘聲 — 答案慢慢浮現:設計,從來不只是形式或作品,它是一種貼近土地的對話。」

 
 
 
 

一場 「雙向奔赴的理解與共創」


走在喬治市街頭,很難不被這座城市的生活節奏吸引。當代日常與歷史建築自然共處的氛圍,使得「設計」在這裡不只是概念陳述,而是真正貼近生活、進入街區、與社區互動的媒介。期間前往參訪許多精彩設計,包含 Coex 文化園區、Food Bayana、lyf Georgetown Penang、Peninsula House Penang、Hotel Mokozoyo 等地,也走逛老城區,深度感受當地氣息。

 
 

Hotel Mokozoyo / designed by ZT STUDIO

 
 

Peninsula House Penang / designed by Wunderwall Design

Peninsula House Penang / designed by Wunderwall Design

 
 

lyf Georgetown Penang / designed by DARE SOLUTION

 
 

Food Bayana 美食廣場 / designed by 何秦庆建築師

 
 


台灣與馬來西亞,兩地文化背景相近,設計語彙卻各有風貌。期盼透過這場「既同又異」的交流實驗,碰撞出設計的靈感火花,也為彼此的專業視野注入新的養分。

— 建築師 / 梅志雄

 
 
雙年展的核心展區,便設於當地的生活展演平台「COEX」。由建築師 梅志雄與 aLM建築事務所團隊長期營運的 COEX 空間,鄰近Hin Bus Depot,是一處致力社區營造與文化實踐,持續實驗「共創 × 城市對話」的行動場域。

現場除展出涵蓋自然觀察、都市紋理與文化記憶等主題的藝術作品,呈現藝術作為人與環境理念橋樑的角色,並由袁世賢理事長率領台灣設計師、美學職人與教育機構,舉辦海外的台灣設計週。他提到「這次從展覽到實地走讀,我們不只是來展示成果,而是來學習、來連結,讓設計成為雙方都能落地的文化實踐」,期待共同打造融合展覽、交流與實地走讀的平台。

 
 
 
 
COEX 園區

 
 

photo credit / 美學聚落

 
 


作為建築師最大的挑戰,是創造出兼具美感、機能與環境友善的永續建築。

— 邱建築設計首席建築師 / 邱曉璇

 
 

從土地出發的永續對話


COEX 同時也作為本次雙年展「永續論壇」的場地,集結來自台灣與馬來西亞的建築師、設計師與文化實踐者,大家在這充滿啟發性的場域,圍繞社區營造、綠建築、街區活化與設計教育等核心議題,交互激盪與碰撞。

論壇講者包括:COEX 發起人梅志雄、亞卡默設計主理人周天民、景觀設計師潘振榮、睿意建築執行總監徐偉泓、邱建築設計首席建築師邱曉璇,以及亞洲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執行長王贒勳。六位講者分別從建築現場、教育實踐、城市街區與文化創業出發,分享如何讓設計深入生活、讓空間回應土地,讓永續成為被感受、被實踐的生活日常。

 
 
 
 


讓老屋重獲新生的關鍵,不只是修復技術,而是一個願意留下來的選擇。不是因為它完美或漂亮,而是因為我們將這裡視為『家』。

— 睿意建築執行總監 / 徐偉泓

 
 

photo credit / 美學聚落

photo credit / 美學聚落

 
 
 
 


在 COEX 的論壇裡,我們聊老屋修復、街區共生,也聊綠建築與設計教育;在街頭與當地設計師擦肩,看見生活與建築、歷史與未來,如何在這座城市自然共處。這場跨域共振,使我們對台馬設計能量的深厚底蘊與未來潛力充滿期待,設計與藝術之間的互動,不僅激發了新思維,更建立起更深層次的文化連結與合作可能。

— Hey!Cheese 主理人 / Jamie Lo

 
 
 
 

讓對話持續發生





「離開的時候,我想起這幾天的每一次對話、每一次走讀,或許都在彼此心中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,或點燃了一簇火苗。它不急著長成大樹,也不急著照亮世界,但它會留在我們心裡,慢慢發芽,成為下一次創作、修復,或理解一座城市的起點」。

— Hey!Cheese 主理人 / Jamie Lo

 
 

收穫滿滿的旅程,促使 Jamie 和我們期望藉由交流的契機,將這些跨文化對話延伸成帶來啟發的根源。

於是接下來,我們將邀請馬來西亞的在地設計師和實踐者,進行一系列的專訪,了解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土地、文化及設計語言。透過文字和影像的具體轉譯,使他們的觀點與見解,得以持續被看見、被傾聽。這場「共創」的過程,亦成為我們彼此學習與理解的開端。

 
 
 
 

文字資訊來源/ ATS 美學聚落
影像/ Jamie Lo、美學聚落
文字編輯/ ChichiL